
| 陕文投报道 |
| 陕文投报道 |
| 报纸类别:西安市 |
| 所属地:西安市 |
| 发行地区:西安市 |
| 官方网站:http://www.shanwentou.com.cn |
| 联系电话:029-85358017 |
| 广告电话: |
朗读

方寸之境水墨名家小品专题展系列访谈(二)
众家话小品

水墨小品 34×46cm崔振宽

醇和 53×46cm 江文湛

春艳桃花溪 68×45cm 陈国勇

江上清风 42×76.5cm张振学

山畔 34×34cm 赵振川

浓春 46×46cm 刘永杰
从小画中可以“以小观大”
■郭北平(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非常喜欢小品画,也看过很多精品。前段时间我还在一个藏家那里看到一套齐白石的小幅册页,很吃惊,的确就是在方寸之内笔墨使用的言简意赅,用最简约的寥寥数笔体现博大气象。其实我们看西方古典时期的一些油画幅面也非常小,如《蒙娜丽莎》等。上乘的小品画会画得非常精到、耐看。如果尺幅大很容易造成大而空。我曾经还在一个给美协裱画老人那里看到石鲁送给他的小品。真是画得非常简单,画面上总共也就一二十笔。简约到了极致,但是气势非常大、气象万千,现在想起那张画还非常激动,这也是我见过的石鲁精品中的精品,但尺幅非常小,还不到半尺。所以,从“小品”中可以“以小观大”,用小品感知艺术家的真性情,把玩更有趣的东西。
“小品”为画大画奠定基础
■李云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处长)
对艺术家来说,相对大画“小品”更好控制。小品就像小散文一样,更多按照自己所想的形式去做、一般来说比较无主题。小品又与一般的绘画不同。从技法与兴趣角度讲,画小品很放松,笔墨发挥比较轻松,不像大画有很多设计感。画面中的设计感往往隐藏了很多随意性的东西,带有框架与老套的限制,而画小品往往可以把这些限制打破。但是,如果是为某种特定题材画一组小品画,那就很像大画了,因为有很强的设计感。真正的小品就是在不经意间、在休闲的时候创作的。大画要在严格理性的把握下才能去用笔。小品与大画之间也有联系,画了一段时间的大画再去画小品,既能帮助增加大画的灵动性,无形中也让小品画的过程更加轻松。
小画有时候比大画价值更高
■范华(陕西国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画名家工作室教授)
我们通常说“大画要画的像小品一样随意,小品要画的像大画一样大气”。南方艺术家有画小画画的很好的,但一般让人感觉都很小气。北方艺术家画大画,有时候尽管看作品表面好像感觉气势大,但仔细看还是比较粗糙,这两者一定要结合好。小画有时候比大画内涵丰富,价值更高。对于中国传统小品画,宋元时期的小品精致一些。尤其宋代的扇面精致极了。笔墨精妙、绘画技法走到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峰,这也是笔墨与人生体验结合最完美的典范,意境纯高、画面宽阔。我认为国画不只是视觉表现的东西,还是一个精神内在的东西,无论你用水墨、色彩任何材料,都在表达你对生活、生命的感受。
“小品”更能反映画家功力
■蔡小枫(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陕西国画院花鸟画研究室主任)
小品展是一种从反映当下社会现象的角度,从学术上的考虑而策划的一次展览。我觉得这个“小”还有警示大家从小事做起的意味。从这样一个展览中我似乎能体会到通过艺术家提交的小品中看到一个艺术家真正做学问的态度和对展览的态度。当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展览都是四尺、六尺的作品。小品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更像一根针。越是在小品中越能反映一个画家的凝聚力以及绘画的传统功力。艺术家的一个艺术主张,要能够用一两笔来说清楚,这往往比长篇大论要精准的多。所以小品是更难把握的东西,同时也是画家大量实践过程中需要驾驭的技能,能画好大画却画不了小画是不可能的。能画大量的小画却没有大的思维和方向,画出来的画便小气。
喜欢“小品”中浑然大气的感觉
■傅小宁(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
我更喜欢浑然大气的小品画。我的画追求比较拙的味道,而不是取巧。之前画一些纯水墨的作品。去年年底搬家时,收拾了一些小陶俑,就特别喜欢、有绘画的感觉。我不太愿意把人定格在一个框子里,真正的艺术家应该不断在创作,不断在变化。我欣赏有些艺术家在用绘画表现自己心中的呐喊,像王炎林,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很多焦虑的东西。我在绘画中也是这样,当时很茫然和彷徨,作品也体现出了这样的心境。当你看到很多社会上的苦难事情,你不可能没有感触,我也根据这些画了很多惊恐的、迷茫的、迷失的题材,最后人反而释然了。
小品展将为陕西收藏带来一股新风
■王保安(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小品展可以说是开了陕西收藏的先河。西北人有好大、追求豪迈的感觉,这与地理环境、人们性格有关系。所以大家在看画、收藏画的时候有选择大画的传统。中国画小品实际上是个非常独立的画种,尺幅小而要求精。小画要求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笔笔都要推敲,笔笔都要能衔接起来,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求更高,在用笔、用墨、用色上要求简,要求到位。从收藏来说,小画更利于挂在卧室、书房、客厅中,自由度高,隐蔽性、私密性更强。收藏一些小画我可以随时随地去欣赏它,心里得到一种慰籍,这也是一种享受。
宋人小品吾人最爱
■王犇(西安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无论是徜徉于台北故宫还是北京故宫,每每惊诧于宋人团扇那一股清风、半脚山水、一索烟云,近观用笔繁密,远眺则气象浩大,故宋人山水小品吾人最爱。古人之生活情景我们现在无法模仿,我等庸庸凡辈,只好另辟蹊径,从形状、色彩、大小肌理,空间重心等唯物元素,加之生性中叛逆的独创意识来自成一统。我的作品通常是大尺幅,四尺为基础起点,八尺、丈二我也有涉足,以求苍劲、宏伟气象,甚至有狞厉之美,如帝王般森森然,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画面中的树丛以传统中国四联画形式表现四季,遁入温润之意,不失北方山水之俊朗。
“小品”是最难画的神来之笔
■江天(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陈国勇山水画工作室教师)
对于小品画通常有个误区,似乎觉得小品就是小尺幅的画,其实“小品”与“小画”是两个概念。我认为小品应该是最难画的,因为它们都是神来之笔。可能在表现物象的某个局部时写意的成分更强一些。现在很少有人把小品当作创作来做。如果一个画家近期要创作一批作来,几乎没有人会选择以小品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小品创作心境很重要,无论大小作品,都要严谨。我近几年的作品,画面更空灵、寂寞、清冷一些,画面的语言符号很单纯,只有山峰,没有其他修饰,追求极致。我觉得艺术是用来表现艺术家心境或感受的状态。
“小品”画的同样是胸怀
■李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画院特聘画家)
这两年我的小品很少。现在的小品跟宋人的小品不同,宋人小品体现了很多政治心态和政治寓意,充满了国破家亡的胸怀。中国文人对国的概念不深,但是对苍天之下的劳苦大众的概念很深。小品虽小画的也是胸怀,现在的小品就有很多低糜和负面的东西。也许是我的思想认识还不够,自己在画山水小品的时候并不痛快。这次参展的作品每张各有各的味道,不是千篇一律的,因为每幅画有每幅画的感受。在我这个年龄阶段出去写生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写生,而是写意。
小画也能体现大作的气息
■张小琴(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文西工作室主任)
小画不会因为尺幅小而体现不出足够的气息,个人一贯的精神不会因为形式不同或者大小而受到限制,小画尺幅之间你可以表达的更直接。对画家来说自己的艺术经历是作品的累积。我一直很期待自己的作品和人是一致的,能把自己从事的事情和自己的生命、对生活的感悟、自己的人生经历、态度和世界、其他人的关联,以及自己生存当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息息相关和一致的。本次参展作品创作自2012年,这批作品画起来比较随心一些,基本上都是自己内心的流露。经常画一些小品画可以畅神,希望能够悦己悦人。这些作品不会特别重彩,主要画了一些佛的头像、半身,菩萨低眉,面目慈善,它的神态、神情、眉目,眉宇之间和嘴角的一点微笑已经道尽了很多想说的话。
供稿 胡晶



